“不斷鞏固壯大強省會建設主流輿論,讓‘正能量’成為‘大流量’?!?月6日,省委常委、市委書記劉強在調研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時,對新聞媒體提出了這樣的希望。
說起正能量,有的人會想起《長津湖》《我和我的祖國》等院線大片,那些烽火歲月中革命先烈英勇無畏、前仆后繼的畫面不斷浮現;有的人會想到公安一級英模張保國、“小巷總理”陳葉翠,他們不畏犧牲、為民服務的故事感動了你我他;還有的人會想到為孕婦臨產摩托開道的執勤交警、危急時刻跑到路中央救孩子的過路行人,平凡之人的大愛之舉感動了整座城市……這些正能量“爆棚”的場景、人物、故事,以短視頻、精彩文章、動圖的形式廣泛傳播開來,在手機轉發、網絡點擊、口口相傳中成為市民讀者果斷“轉贊評”的“大流量”。
宣傳也是生產力!在全媒體時代,找準并且用好“流量密碼”,讓載有“正能量”的內容廣泛傳播,成為眾口稱贊的“大流量”,是濟南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必備的“專業本領”。
正能量處處有,關鍵在于擁有發現的“慧眼”。正能量并非只是好人好事,從更廣的視野來看,應當包括使經濟社會各領域能夠增強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的事情。從微觀視角來看,正能量存在于凡人善舉中。比如“4歲男童闖紅燈過馬路,濟南公交司機一個手勢挽救了兩個家庭”短視頻,火爆了朋友圈,登上了熱搜榜,引來無數網民點贊。從中觀視角看,正能量存在于得民心、順民意的工作中。比如人才政策“雙30條”讓各類人才對濟南創新創業環境刮目相看,“抗疫天團”歷史名人粘貼助力了戰“疫”,又推廣了一批“濟南名士”,城市的美譽度、影響力提升了一大塊。從宏觀視角看,正能量存在于城市拔節生長、進階發展之路上。比如綜合實力位列全國二十強、文明城市創建實現“四連冠”、政商關系名列全國第九、濟南擁有“十大優勢”、未來建設“六個現代化強省會”,城市的自豪感、成就感油然而生。只要擁有善于發現正能量的“慧眼”、具備挖掘正能量的“敏感”,才能將發端于平常、蘊藏在日常的正能量內容找尋出來。 大流量可以有,關鍵在于擁有新穎的“手段”。大流量,意味著需要引人關注、便于轉發、自覺點贊。做到這一點,首先要用百姓喜聞樂見的語言去表達。正能量的內容要想廣泛傳播,一定要以百姓樂于接受、愿意轉發的方式去制作。不同于書面語言、官方語言、文件語言,百姓語言更加鮮活、自由活潑、朗朗上口、易于傳播,就像拉家長里短、交心聊天。如果在全媒體體系中照本宣科、生硬表達,正能量再“正”也傳不久遠。其次要用新穎的形式和手段去制作。手機,就是一個小社會。全媒體時代的讀者閱讀習慣,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文字、圖片、視頻、音頻。新聞傳播要善于運用當下流行的短視頻、動圖等形式,學會借助虛擬現實(VR)、增強現實(AR)技術進行嵌入式、情景式、浸入式講述,讓傳播的人物、情節、場景、故事等更加豐滿、更加生動、更易于傳播。第三要有先進的平臺載體去廣泛傳播。無論是抖音、頭條等全國流行平臺,還是濟南當地的新媒體客戶端、微信公眾號,只要是群眾喜歡登錄的、日常使用的,都要成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善于利用、懂得傳播的載體和平臺。群眾的注意力在哪里,傳播的方向和準星就瞄向哪里。
摸索并掌握“流量密碼”,讓正能量成為大流量,濟南可以而且應當有!
原標題:【海右新論】讓濟南正能量成為大流量